第九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一届鼓浪研究生中文论坛在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成功举行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0日 访问次数:

由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协办的“第九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一届鼓浪研究生中文论坛”于2024年4月13日至14日在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成功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盛会,宣读论文共计62篇。

13日8时30分,大会于科艺一楼多功能厅开幕,由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教授叶玉英主持,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社科处张随刚副处长、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李焱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科带头人李无未教授致辞。张随刚副处长指出,本次论坛以音韵与方言为主题,旨在为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教师及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助力青年学者凝聚研究方向,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培养后备力量,推动语言学科的持续发展。随后,李焱教授代表中国语言文学系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论坛题目中“鼓浪”二字的含义,意为“鼓起时代浪潮”,以期助力中文学科的发展。最后,李无未教授表达了对此次论坛学术成果碰撞、创新力量迸发的期许,并预祝大会的圆满举行。

1A8D75

363C8?e=.JPG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移步科艺楼门口进行合影留念。

为期两天的学术论坛采取分段分组的形式有序进行。参加本次论坛并进行论文报告的代表共计67人,其中,大会报告由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教授叶玉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盛益民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邢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祥柏、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庄初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郑伟做大会报告。其余学者分成15组进行学术汇报讨论。

邢向东教授做题为“从甘肃永靖新寺话透视语言接触中的声调变化”的汇报。他以甘肃临下州有靖县新寺话为例,介绍了甘肃永靖新寺话声调和语法特点,并在甘青河湟方言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接触角度,论述该区域语言声调与语法的平行演变关系。

9EF25

刘祥柏研究员做题为“入声韵舒化与演变趋向”的汇报。他提出,汉语方言入声韵舒化后与相关舒声韵合流,而韵类合流的方向则是观察入声韵类演变趋向的重要窗口。通过梳理《中原音韵》入声韵舒化和汉语方言中一些特殊的韵类演变趋向,可以构拟出中古入声韵类舒化的全景,展示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语音演变特征。这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庄初升教授以“上古*kw系声母在南方方言的残存及演变”为题,探讨了上古汉语中kw的音韵学问题,提出kw中的w不应被视为介音,而是声母的描述性成分,且进一步讨论了kw在南方方言中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唇齿化软腭音的性质,强调kw组和k组在吴语中的分立,这在解释方言共时差异和历时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郑伟教授以“期吴语知章庄声母的二分及其类型”为题,主要探讨了中古早期至中古后期吴语知庄章声母的二分及其类型,指出早期吴语中知三章与知二庄的二分在先,知三章和庄三二分在后。早期吴语中存在不同时代的音类分合层次,现代吴语共时系统中同时存在“知三章≠知二庄”和“知三章≠庄三”两种音类格局。

13号下午及14号白天分别于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南光楼茶室、南光楼317、南光楼320举行分组学术报告。报告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通语文献类、方言文献类、方言调查类、语音语法类,共计15个小组。李福言、杨建忠、郑樑、廖秋华、宋华强、吴凡、许树妙 、史濛辉、吕晓玲、吕腾崟、薛文玉、胡智轩、刘哲、盛益民、申屠婷婷、黄晶晶、农悦、刘春陶、杨望龙、吴春亮、栗华益、王诗雨、孙志波、倪博洋、安英姬、娄育、高琳晗、汪银峰、秦曰龙、钟雪珂、魏小燕、屈玉玺、胡劼旻、乐耀、黄燕旋、黄瑞玲、许彬彬、肖阳、黄涛、王佳倩、陈琳、袁碧霞、Chun Wang、黄文韬、陈璟桁、刘泽鑫、张振通、滕济民、尹佳、卢毅琨、高佳丽、杨柯、曾南逸、宋佳丽、黄纳领、林澜、柯妍、赵倬成、徐恺远、马沛萱、陈思捷、宁玥超等63位学者做论文汇报。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汇报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14日17时,闭幕式在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克立楼举行,由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秦曰龙主持,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汪银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志波、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副教授钱奠香、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曾南逸做小组总结,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教授李如龙做会议总结发言。

汪银峰教授针对通语文献类小组的报告做总结,指出该组研究呈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语音问题探讨与语言思想史分析兼顾”的特点,其中,涉及上古音研究的3篇论文利用古文字资料着重探讨了上古音历时音变的问题;涉及中古语音研究的4篇论文以史记三家音注、止摄字用韵、曾梗摄合流的方言差异等为研究主题;近代音研究的4篇论文研究对象涉及《蒙古字韵》、术语“纽”及“声纽”、赵培梓《剔弊增补五方元音》及《吉林省方言集录》。

孙志波副教授对方言文献组的16篇论文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该组论文涉及的方言区域呈现“孔雀东南飞”的面貌,具体表现为:研究材料多样,包括韵书、注音文献、杂字文献、戏曲文献和利用占比最高的域外文献;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方言语音现象,但也涉及语法化、俗字问题等;研究方法多表现为文献考证和历史比较相结合。

钱奠香副教授对方言调查类的19篇论文作总结报告。他首先点明该组论文存在所涉方言区涵盖范围不够全面,某些研究假设未能在方言中得到佐证等不足。接着归纳该组论文研究的特点并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该组研究以南方方言为主,尤其关注语音的历史演变和由语言接触所导致的语音演变,从小角度入手,深入探讨特定方言现象,思路独特。

曾南逸副教授对语法语音组的11篇论文进行总结。他指出,语法语音组论文分为语法和词汇两类,其中语法类既有单点方言的研究,又有基于不同方言的共时比较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现了中青年学者在语法语音研究上的成就。

140D80


李如龙教授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他对语言学、特别是音韵学和方言学的深刻见解,表达了对新一代学者的鼓励和希望,认为他们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此外,他进一步强调了汉语和汉字的关系,认为这是汉语特征的根本点,希望与会学者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汉语的特征和历史,以便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同时,他呼吁不要用共性研究排挤个性研究,而是应该理解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鼓励年轻学者在现代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后,进行与会代表自由发言环节。邢向东教授表达了对在场青年学者的赞许,鼓励大家学无止境。随后,郑伟教授作为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的发起人分享了创办论坛的“初心”,并表达了对论坛能够延续举办的期许。最后,李焱教授再次感谢与会学者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希望与会青年学者、研究生能够传承好音韵与方言的研究传统。

20F1B6

      至此,第九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一届鼓浪研究生中文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涵盖了方言学与音韵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参会的前辈学者与青年学者思维碰撞,在中国方言和音韵研究的学术史册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FADC

文字:曹梓蓉、魏小燕

摄影:赵洋、赵骞、张随刚

责编:郑巧燕

审核:吴志友

Copyright© 2023  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伊园甸区区三区四区